晨光的歷史

 

晨光的開發者,夏士雄,本身是一個自兩歲完全失明的視障人士,他於2004年推出晨光的初版;那是個相當原始的讀屏軟件,只具備一些基本的讀屏功能,不好使用,也容易死機。然而,對於一些買了電腦卻不能負擔其他在市場上昂貴的讀屏軟件的視障人士,這也可算是一個寥勝于無的選擇。

 

開發者在80年代尾開始學習電腦和編程,他那時已經預料到,而往後也經歷到,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對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及通訊的模式帶來的革命性改變。對視障人士而言,這是個雙刃劍,視乎他們能否掌握使用電腦的科技:一方面,由於資訊科技的發展改變了現代資訊產生、儲存、提取及交流的模式,對於一些不懂使用電腦的視障人士來說,這產生了一個所謂的「數碼鴻溝」;  另一方面,那些懂得使用電腦科技的視障人士卻能藉這些改變收窄與明眼人士的距離,更能獲取在互聯網上大量訊息的寶庫。而讀屏軟件正是幫助他們使用電腦的協助工具。

 

90年代及2000年代初,讀屏軟件的價格非常高昂,大多都要上購買電腦價錢的一兩倍;無可否認,讀屏軟件的開發並不容易,可是無論他們給視障人士帶來的效益那麼高,如果價格不能降至視障人士能負擔的水平,這對他們也是遙不可達的奢侈品。  基於這個情況,開發者在2000年代初給自己訂立一個目標,就是要開發一個給視障人士免費派發的讀屏軟件。那時他正學習編程的C語言,他想這個開發項目既能有益於視障人士,也能給他自己學習的推動力。

 

2004年推出的晨光初版雖然不能比美市面上收費的讀屏軟件,但這卻奠定了整個晨光項目的重要里程碑;除了給開發者帶來成功感及繼續向前邁進的推動力外,還為以後在2006年獲得香港賽馬會的贊助及香港視網膜病變協會的支持鋪路。

 

晨光2007推出的版本標誌開發項目的另一里程碑;得到香港賽馬會的贊助和香港視網膜病變協會的支援,這個版本提供了中文廣東話和普通話的語音系統,加上其他的改進,晨光不久便成為香港其中一個受廣泛使用的讀屏軟件。自此,晨光繼續不斷隨資訊科技發展升級,增加讀屏功能及配合視窗7和視窗8的運作。到現在,晨光已成為世上少有的全方位而是免費派發給視障人事的其中一個讀屏軟件。

 

助讀版本

 

2010年跟一些從事特殊教育朋友的交談裡,開發者得知晨光讀屏軟件經過一些適當的改動,亦可能受惠一些具有讀寫障礙的同學。經過其後跟香港教育局及考評局進一步有關用者要求的諮詢,開發者在同年推出晨光(助讀版),協助讀障同學面對閱讀上遇到的挑戰。有關的改動,主要是提供了給用者利用滑鼠控制在 Microsoft Word 和其他文字編輯器裡把目標文字以語音讀出的功能。用者可以單擊滑鼠,把選擇了或鼠標下的文字,逐字、逐詞逐句、逐行、等讀出,視乎選擇的閱讀模式。

 

作為一個讀障同學在學習和考試的輔助工具,晨光(助讀版)受到不少同學和有關學校的歡迎。對開發者而言,這個版本的成功,不但是個莫大的鼓勵,也是給他付出努力的一個意想不到的額外獎賞。